金年会,金年会官网,金年会登录,金年会注册,金年会app下载,在线体育投注,电竞投注平台,真人游戏平台,金年会数字站
当前位置: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其他主动公开内容新闻发布会
内容: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来到浙江安吉余村,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20多年来,神农架林区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保护第一,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2025年8月14日,神农架林区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聚焦2024-2025年神农架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及相关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见证神农架林区2024-2025年生态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在习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神农架林区林业管理局始终牢记“国之大者”,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核心理念,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答卷。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神农架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成效。
一是森林资源管护全面加强。目前,神农架林区森林覆盖率提升至91.16%,活立木蓄积量年均增长2%以上,湿地保有量稳定,生物多样性系数稳定在81.18。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化林修复等工程,累计完成造林绿化350余万株,修复退化林32.7万亩,封山育林108.86万亩,为华中地区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
二是野生动植物保护成果丰硕。全区现有脊椎动物74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6种;维管束植物4329种,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79种。2024年以来,成功救助野生动物300多只,建成省级疫源疫病监测标准站,野生动植物保护能力显著提升。
三是护林防火实现“三无”目标。连续45年无较大森林火灾、无重大森林病虫害和林业“四乱”问题。上半年,排查整改林缘交错区、线路通道“树障”区、老旧配电设施损毁区等森林火灾隐患1438处,整改率达100%;登记进山人员7074人次,缴存火具428个,防火宣传覆盖群众17万余人次。以水灭火工程稳步推进。有效防控松材线万亩松林安全。
一是林长制纵深推进。全区各级林长巡林履职超4000次,解决涉林问题13个。深化“林长+”协作机制,与警长、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河湖长联动,形成“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格局。创新“空中无人机+地面巡护”模式,规划航线平方公里。
二是林业执法高压严打。开展“清风行动2025”等专项执法,查处涉林案件9起。
三是古树名木保护升级。全区63.7万株古树名木落实“十个一”管护措施,实施一级古树抢救复壮项目和小微湿地修复项目,为“绿色活化石”撑起保护伞。
一是林下经济稳步发展。“神农药谷”建设成效显著,种植天麻25万棒、淫羊藿3874亩、灵芝2万棒。林下天麻与淫羊藿接荐种植试验成功,探索生态与经济双赢模式。
二是生态惠民落到实处。兑现生态补偿资金3500万元,继续选聘生态护林员1900名,林业项目实施为农村提供1万余个务工岗位,政策性森林保险全覆盖,为林农筑牢风险防线。
三是重点项目赋能生态。一是“双重”项目总投资3.8亿元,建设任务132.56万亩,重点实施退化林修复29.7万亩,封山育林102.86万亩,今年底将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二是国土绿化示范项目总投资1.92亿元,实施低效林改造9.34万亩,现已按程序完成招标,正全面开展业务培训,月底开工建设;三是以水灭火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9786万元,在全区新建森林消防水桶、蓄水水箱600余个,有效蓄水1.62万立方,配备以水灭火配套设备、装备机具7448台(套),现已完成基础施工467个,预计8月底全面完成;四是森林防火阻隔系统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83亿元,高质量建设668公里的森林防火应急道路和282公里的生物防火阻隔带,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均在全省前列,森林火灾综合防治能力稳步提升。
各位朋友!神农架的每一片绿荫、每一泓清泉,都凝聚着全区人民的辛勤汗水,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今天的成果,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写照;明天的征程,我们将以更高标准守护“华中屋脊”的生态明珠,让神农架的生物多样性之美、绿色发展之兴惠及更多百姓,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贡献生态力量!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关注与传播!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同书写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忠实记录着不凡的征程。过去一年,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积极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在林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全省、全区“新春第一会”部署要求,以“干部素质提升年”和深入贯彻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重要抓手,砥砺奋进、勇毅前行。
神农架国家公园始终聚焦巩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成果核心任务,主动在实施生态保护提升工程中打头阵、当先锋、做贡献,持续巩固世界最佳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夯实基础支撑。一年多来,我们充分发挥“世界级”品牌和“国字号”平台优势,成功举办神农架“一带一路”生态保障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学术研讨会、“神农架杯”观鸟活动等重要国际国内生态保护盛会,从容迎接联合国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第二次十年评估,全面落实“一院两馆三中心”建成投用等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党的建设在凝心铸魂中举旗定向,关键任务在科学指引中落地见效,生态保护在重点聚焦中提质增效,科研转化在潜心钻研中成果丰硕,引擎培育在攻坚克难中稳中有进,品牌影响在聚势破圈中亮点纷呈,社区共建在生态惠民中协同发展,拼出了一份扎扎实实的成绩单,切实将林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转化为推动保护升级、夯实国家公园设立基础的实际行动,充分彰显了生态保护价值,荣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状”,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贡献了国家公园智慧与力量。
强化理论武装: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将学习贯彻习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干部素质提升年”深度融合。通过党委示范学、主题党日深入学、干部职工自主学,深刻领会“支点建设”战略要求,确保中央、省委、林区党委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深化作风建设:扎实开展违规打牌赌博、违规吃喝专项整治,深入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运用警示教育常态化、“五责协同”监督机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覆盖,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提升履职能力:举办4期履职能力培训班,组织公文写作比武、无人机操作大赛、林草科普讲解大赛,参与“神农书屋”诗歌朗诵等活动。对标林区党委、政府工作要求,将年度95项重点任务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干部队伍专业素养和执行力显著提升。
强化规划引领与前置服务:高效完成68个建设项目前置预审,深入开展林下经济与全区发展空间潜力研究,有序推进大九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续编与功能分区调整,为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加速重点项目攻坚:尤家垭生态移民安置点生态修复、小坪科普设施提升、大九湖候鸟栖息地保护等一批项目顺利完工。大九湖水环境综合整治等在建项目加速推进,发展基础持续夯实。
筑牢平安稳定基石:深入贯彻落实《湖北省平安建设条例》《信访工作条例》,平安建设、信访维稳、人民武装工作成效显著,营造了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高质量保障“一院两馆三中心”区级重大活动,免费接待讲解855人次,成功打响“春季行动”攻坚战。
精准谋划储备:紧扣国家政策与林区战略,抽调精干力量参与林区“两重”“两新”项目专班。聚焦国家公园创建、遗产地保护等方向深化预研,神农架世界遗产地保护展示设施建设项目成功纳入国家重大项目库。
全力向上争取:围绕神农架国家公园核心需求,多次赴国家林草局、省发改委、省林业局对接,在大九湖湿地生态补偿与修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补助、森林防火、金丝猴研究、生态廊道、世界遗产保护等关键项目资金争取上取得积极进展。
项目落地见效:完成生态文明展示中心(标本馆)、保护区保护管理设施等项目初步设计编制。有序推进天保工程、GEF项目终期评估。强化项目实施全过程规范管理与绩效评价,确保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深化资源监测:持续推进本底资源综合调查,强化鸟类、两栖类、高等植物等外业工作,水气噪声监测常态化。优化金丝猴基地管理及红外相机监测平台,新增红外相机12台,完成2024年海量影像数据鉴定分析,制作高质量野生动植物监测视频。
突破专项研究: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合作开展金丝猴口腔颌骨研究,推进金丝猴生境与种群春季调查。突破性开展珍稀濒危植物繁育与回归研究,成功培育小勾儿茶、秦岭冷杉、神农香菊等数万株,收集洪平杏、庙台槭等珍稀种质资源。地道中药材繁育成果丰硕(曲茎石斛、白及、黄精等),加速“实验室—基地—市场”转化,支撑“神农五谷”强基行动。
建强科研平台:完成金丝猴研究站、省级重点实验室年度评估。积极对接西北大学,筹建金丝猴国家保护研究神农架分中心。推进大九湖湿地站实验室、动植物标本馆建设,选派骨干赴顶尖院所培训标本维护技能(维护标本3500余号)。优化野生动物救护与科普中心设计。
拓展科研合作:与中国科学院水生所签订战略协议,聘请桂建芳院士为智库专家,启动大九湖水质超标成因及控制对策研究、水生态环境调查,合作争取神农架无人区生物多样性调查项目。
创新管护机制:深化“两长三员”联动,推行“林长+法院院长”协作,林长、河湖长、警长“三长”协同巡林611次、巡河湖236次,治水兴林效能显著提升。
铁腕打击“四乱”:联合公安、市场监管部门重拳打击盗猎及非法交易、食用野生动物行为,查处涉林案件5起,清除非法捕猎套具26件,排查餐馆、住户、车辆382处,及时消除生态安全隐患。
守护古树名木与生命之水:推行古树名木“一树一档”,复壮养护珍稀名木4株,谋划枫杨抢救性保护项目。联合多部门在香溪河等流域增殖放流大鲵、齐口裂腹鱼等珍稀鱼苗8.7万尾,以实际行动守护水生生物多样性。
攻坚环保督察整改:强力推进综合执法及保护地突出问题整治,抓好大湿地“禁牧”工作。以“项目化、清单化、节点化”方式一体推进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及“绿盾”行动问题整改,科学谋划小水电关停。
赋能智慧保护:实施4G红外相机智能监测、无人机遥感项目,优化视频监控周界,完成2次应急通讯演练。深化与林业管理局在智慧数据共享、“十五五”规划、保护地优化、项目储备、林长制等方面的协同联动,探索“保护-发展-惠民”共赢路径。
强化区域与国际协作:发挥鄂西渝东陕南自然保护地联盟秘书处、GEF项目办、金丝猴保护基金会作用,协调承办联盟第七届年会。马来西亚沙巴州公园信托委员会主席率团来访,深入交流保护地管理经验。
圆满完成国际评估与参会准备:高质量完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成效评估、世界地质公园再评估筹备。完成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报名、宣传素材整理,配合拍摄大会宣传片纪录片,完成外媒记者行采访活动。
创新开展自然教育与国际传播:策划2025世界地球日39家地质公园互展互动。加强与马来西亚沙巴、美国驻汉总领馆交流。联合专业机构开展地质遗迹系统调查。1名职工入选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自然教育女性贡献优秀案例”。
构建全方位宣传矩阵:更新运营中英文官网,结合世界湿地日、野生动植物日、水日开展科普宣传。发布金丝猴主题曲《宝贝,我们的家》。金丝猴、神农顶哨所、科研科普等亮点获《人民日报》、央视等主流媒体广泛关注报道,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深化社区共管:完善局、镇、管理处、管护中心、村“两委”五级共建共管长效机制,完成26个行政村资源管护与共管绩效考核,召开座谈会收集解决社区诉求。
服务区域发展:推进老君山珍稀苗木村、坪阡示范村建设,为4乡镇提供珍稀种苗5000余株。积极参与“两城一区”联创、木鱼整治更新、“清洁家园”、义务植树等区级行动。
探索“巡护+”与自然教育融合:围绕“巡护+”模式创新、自然体验课程开发、研学路线规划深入调研,探索生态保护、自然教育与社区可持续发展互促共赢新路径。
近年来,神农架坚持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围绕“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经过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林区已成功申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质量指数(EQI)达到92.87,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为“一类”;在湖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4次荣获“优秀”等次,累计获得省委、省政府奖励资金4000万元。2024年,争取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央转移支付奖励资金1.28亿元、各类省级“以奖代补”资金837万元,努力争取将林区的生态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
2024年,我区全面完成既定环境质量目标,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再获“优秀”等次。全区PM2.5年均浓度为18.6μg/m3;优良天数比率99.5%。全区3个国控水质断面监测点位和2个省控水质断面监测点位水质断面优良率达到100%,水功能区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持续稳定在Ⅱ类水质标准,优良率100%。全区17个耕地安全利用率核算点位安全利用率达到98.56%,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无高风险值、高污染地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97%。全区7个声功能区1类区噪声均值为昼间48.1分贝、夜间39.1分贝,达标率100%,Ⅱ类区噪声均值为昼间47.5分贝、夜间42.3分贝达标率100%,4a类区噪声均值为昼间53.4、夜间50.3分贝,达标率100%。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点位共20个,平均值为61.3分贝,道路交通噪声强度等级划分为“一级(好)”。区域噪声监测点位共74个,平均等效声级为53.4分贝,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总体水平等级评定为“二级(较好)”。
同时,我们坚持落实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污染物减排工作。“十四五”以来,林区累计减排氮氧化物95.17吨,挥发性有机物26.7吨,化学需氧量56.75吨,氨氮2.92吨,总磷2.12吨。
2025年,为进一步擦亮生态底色,提升支点生态承载力,林区党委、政府建立了神农架林区生态环境保护常态长效工作机制,全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大环保”工作格局。召开了“神农架林区2025年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进一步理清思路,凝聚共识。按照“统、管、建、联”工作思路,研究印发《林区2025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南水北调中线神农架水源涵养区保护工作2025年重点任务及责任分工的通知》《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计划》等重要文件,全区各乡镇、部门、企业积极配合联动,主动作为,形成了建设生态文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强大合力,生态环境保护各项重点工作有序推进,水、气、土、声、污染物减排等环境质量指标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
下半年,我们将继续把“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北上”作为硬任务,把污染防治和绿色发展一体推进,用可感知的环境质量回应社会关切。有关情况,欢迎大家随时监督!
问题1:我们注意到,神农架提出‘森林覆盖率保持91.16%、活立木蓄积量年增长2%以上’的年度目标。请问上半年神农架采取了哪些创新举措,特别是在护林防火、松材线虫病防治等方面,又取得了哪些新进展?”(林管局)
林区林业管理局在省林业局和林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森林覆盖率保持91.16%、活立木蓄积量年均增长2%以上”的年度目标,扎实推进林业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在护林防火、松材线虫病防治、国土绿化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创新防控模式。运用“无人机巡护+卫星热点监测+护林员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火情监测全覆盖;推行“中心库+区域储备点”物资调配模式,调拨防火服、灭火设备等物资2841余件,确保基层应急能力全覆盖。上半年巡查里程超3.2万公里,排查隐患1400余处,整改率达100%。
二是严格火源管控。在春节、清明等重点时段增设检查哨卡,登记进山车辆4280车次,劝阻违规用火4500余人次,实现连续45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坚持“火种寄存”和扫码进山制度,缴存火具428个,并通过举报奖励机制动员全社会监督。
三是强化宣传动员。开展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工地、进农户“五进”活动,上半年共计发放宣传资料57000余份,签订护林防火承诺书8300余份,签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承诺书22900余份,出动宣传车3251次,回访全区六类人群1106人次,护林防火宣传受众达17万余人次,全面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森林防火意识。
一是扎牢织密防控体系。依托《五年攻坚行动方案》,通过生物天敌、化学和人工防治相结合,释放生物天敌花绒寄甲80万头,完成打孔注药3.6万株,清理枯死松树300余株,建成25公里生物隔离带,成功将松材线虫病阻隔在林区以外,守住了全省唯一“无疫情”成果,重点区域华山松受害率下降60%以上。
二是科技助力监测预警。运用无人机、诱捕器和掌上APP开展动态监测,编制《钻蛀类害虫系统调查方案》,对全区护林员开展线上培训,确保疫情早发现、早处置。
三是严格检疫执法。开展“护松2025”专项行动,对区内生产、经营和加工木材企业开展摸底调查,对相关业主开展执法检查和调运复检。上半年办理行政审批事项11起,其中:产地检疫3起,调运检疫8起,调运出区原木125m³,淫羊藿种苗233.08万株,中药材8200公斤;调运入区105批次,苗木232.4万株,木制品644立方米,种子5000公斤。
一是“双重”项目高效推进。项目总投资3.5亿元,通过3年时间完成封山育林102.86万亩,退化林修复29.7万亩。当前已全面完成2023年、2024年建设任务50.74万亩,建成样板地15处,9万亩,补植各类苗木250余万株。今上半年又全面完成了年2025年的建设任务:退化林修复7.96万亩、封山育林73.86万亩。荒山绿化任务全面完成,栽植苗木100余万株,创新“栽前抽检、栽后管护”机制,苗木成活率达95%以上。
二是种质资源保护突破。红花朵林场高海拔树种资源库入选国家级种质资源库,新增省级项目3个,争取资金87万元。
三是全民参与绿化。组织义务植树13.44万株,建设绿色乡村2个,生态修复示范效应显著。
问题2:神农架近几年在培育壮大文旅康养产业、优化资源配置、管理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请问下一步如何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等工作融入其中?(国家公园)
习指出:“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永恒课题。”明天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日,神农架国家公园作为国际知名保护地、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将始终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努力推动绿色发展,改善民生。特别是要发挥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科学研究专业平台优势,高质量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通道,让青山有“价”、绿化含“金”。
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以科学研究为支撑,借助卫星遥感、5G、红外相机、无人机及电子围栏等现代技术手段,通过AI大数据模型对各类干扰因素开展综合研判,实时追踪物种动态与生态指标变化,精准测算神农架国家公园的生态承载力,科学划定可发展利用空间,做到既严守严格保护的“生态红线”,又有力支撑生态产业发展,力求让生态“高颜值”、发展“高质量”与民生“获得感”同频共振,推动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与生态惠民协同共进、相得益彰。
以金丝猴保护研究基地、大九湖湿地定位监测站等科研平台为重要依托,稳步推进金丝猴国家保护研究神农架分中心设立工作。强化与中国科学院水生所的深度合作,系统谋划并实施大九湖水质超标成因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神农架国家公园水生态环境调查等重点课题,加快建成神农架国家公园动植物标本馆。针对马家坪、大龙潭金丝猴科研基地、神农营、大九湖环湖公路、防火通道、现有电力廊道等区域存在的生态环境保护与迫切发展需求之间的突出矛盾,有序推进解决方案落地。与此同时,系统整合各类科研成果,持续优化“巡护+自然教育”体系,创新开发“科研监测—公众科普—生态旅游”一体化模式。通过常态化培养本土自然教育导赏员,在有效提升公众生态保护意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为“神农五观”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专业的有力支撑。
打造生态观察核心产品。以官门山基地、姊妹峰金丝猴繁育基地为核心枢纽,着力构建“生物多样性监测”研学标杆项目。深度融合野外巡护与科研监测工作,让参与者跟随科研人员学习红外相机布设技术,近距离记录金丝猴的社群互动行为;创新设计“巡护+”自然体验研学活动,将巡护线路转化为自然教育场景,让巡护员化身专业研学讲解员,引导参与者在巡护体验中深入了解生物多样性,完成专属的《神农架珍稀物种观察报告》,沉浸式感受科研与巡护工作日常。
打造地质探秘核心产品。深入挖掘神农顶冰川遗迹的科研价值,精心设计“地质演化时空走廊”科考路线。由专业地质导师现场解析角峰、冰斗等冰川地貌的形成原理,结合AR技术生动还原第四纪冰川运动场景,让游客在徒步过程中读懂神农架“大地年轮”的变迁密码。
打造文化传承核心产品。以活化非遗资源为重要抓手,构建“可感知、可参与”的文化研学场景。谋划打造《黑暗传》史诗馆,数字化整理《黑暗传》手抄本,通过全息投影与传承人吟唱相结合的方式,让创世神话“活”起来;谋划打造土家织锦技艺工坊,让游客亲手操作皮影戏偶演绎生态故事,使古老智慧在互动体验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助力文化传承与发展;谋划打造神农百草园,分区种植本土珍稀药用植物,让游客体验制作中草药香囊、草本书签等手作产品,深入理解“药食同源”的生态智慧。
打造多元特色产品。围绕“生态保护、自然教育”目标,打造个性化研学体验清单。例如,升级天燕星空观测产品,同步开展“星空摄影+生态故事”分享会;开发野外生存产品,让参与者深刻领悟“敬畏自然、合理利用”的生态法则;拓展冬季国际滑雪场“滑雪+生态保护”课程,推动冰雪运动与生态认知深度融合;设计“神农五谷”产业基地研学产品,促进工业生产、农产品基地等与生态科普深度融合,构建从“生产场景”到“生态认知”的农文旅深度融合产业体系。
总之,神农架国家公园将持续发力,统筹推进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与民生改善,以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科学研究为文旅康养产业等赋能,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让神农架的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
问题3:请问神农架上半年PM2.5平均浓度是多少?在大气污染精细化治理方面如何破解山区‘点多面广’的监管难题?(生态环境局 )
答: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也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神农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关注!据“湖北空气质量”数据显示,2025年截至8月上旬,神农架林区PM2.5平均浓度为18.3微克每立方米,在全省103个县市区中排名第一,是湖北省PM2.5平均浓度最低的区域。
面对大气污染防治“点多面广”的治理难题,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突破。
第一个方面:积极响应预测,做好实时监测。强化环境空气质量指标数据运用,一是充分研判省级空气质量预报,结合实际提前应对,协调排污企业错峰生产,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峰填谷,增强环境自身承载力,最大程度减小外源输入性污染对本地的影响。遇有沙尘天气等恶劣天气时提前发布预警提醒,今年3—5月,林区生态环境局通过各种渠道发布沙尘天气预警预报5次;二是依托林区现有三个省级空气环境自动监测站,实时监测当前环境空气质量状态,在数据异常波动时,第一时间进行造成污染的原因分析和现场处理,针对性提出应对措施,压紧压实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各环节主体责任,最大限度降低大气污染程度。
第二个方面:聚焦重点行业,实施精准管控。一是开展扬尘污染专项治理。通过工作约谈、召开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题会、现场检查等方式,全面完善城区工地联合监管机制,强化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开展矿区、园区、城区、景区等重点区域环境整治。今年上半年,阳宋新区域综合环境整治发现环境问题23个,下达行政执法文书10份,完成14个问题整改,对9个需长期坚持问题每周进行暗访抽查。加强道路扬尘管治,保持无雨天气每天道路洒水降尘至少2次,有效降低道路扬尘污染。二是深入移动源污染治理,开展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专项检查,联合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对区内2家环检机构进行专项检查,针对检查发现的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同步实施加油站油气泄漏和油气回收专项检查、柴油货车路检路查等工作,减少油品储运销环节及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污染。
第三个方面:加强部门协作,形成攻坚合力。强化与各主管部门的交流协作,一是公安部门发布禁鞭令,林区全域全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二是林业部门发布禁火令,明确四级林长抓防火,实现区内禁烧和防火工作全方位监管,禁止一切野外用火。三是与农业部门强化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去年林区秸秆储量约1.5万吨,秸秆利用以肥料化和饲料化为主,其综合利用率达到95%。截至目前,林区未出现一起火点斑点。四是与公安和交通部门共同推进机动车尾气治理,今年以来,辖区内共淘汰老旧机动车396台,完成2台柴油营运货车的提前淘汰补贴申报。五是联合气象部门开展人影作业,今年以来开展人影作业8次,其中降霾专项作业1次,焰炉作业8次,共消耗火箭弹26发,焰条56根,有效促进污染物沉降,改善空气质量。
下一步,我们将始终保持“满电状态”、拧紧“责任螺丝”,提升“干事能力”,扎实履职尽责,统筹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为林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推进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